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产品简介
SGR-斯格尔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种反应固化型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由A组份和B组份组成。A组份是由聚醚和异氰酸酯经缩聚反应得到的聚氨酯预聚体,B组分是由固化剂、增稠剂、促凝剂、扩链剂、填充剂组成。使用时将A、B两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涂刷在需施工基面上,经数小时后固化成为富有弹性、坚韧耐久的防水涂膜。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品种规格
产品按拉伸性能和使用部位不同分为Ⅰ类、Ⅱ类和Ⅲ三种类型。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特点
能在潮湿的地下室基面上施工,且粘结力较强。
强度高,延伸率大,弹性好。
可厚涂,涂膜密实、无气泡、无针孔。
不含苯类溶剂,无煤焦油成分,对环境无污染。
液态,冷施工,施工方便。
化学反应成膜,耐水、耐腐蚀、耐霉变、耐寒、不透水性强。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室和厕浴间、厨房间;水池、冷库、地坪等工程的防水、防潮;尤其适用于基层难以干燥的地下工程;也可用于非暴露型屋面工程防水。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构造要点
系统基本构成:应包括防水基层、附加防水层、涂膜防水层、收头和边缘封闭、保护隔离层。除此,还应根据建筑物功能科学合理设置相关层次。
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10mm。
涂膜防水层:一般为单独涂膜防水构造,地下工程底板应增铺一层胎体增强材料。
涂膜厚度:地下工程可为1.2~2.0mm,推荐不小于1.5mm,厕浴间应不小于1.5mm,非外露屋面工程多道设防时,每道厚度不应小于1.5mm,(根据设防道数叠加),在防水等级为III级屋面一道设防时,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2 mm,在涂层间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胎体下面涂层宜不小于1mm,上面不小于0.5mm。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参考用量
每1毫米厚的涂膜,涂料使用量约1.7kg/㎡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要点
基层处理:
基层应平整、牢固、坚实,充分干燥(地下工程无明显湿渍即可),无尖锐角,无明显湿渍并做好节点圆弧处理。
配料:
根据施工用量,将A、B组份按1:2.5的比例组合,搅拌器具必须干燥、清洁。
细部节点附加层:
阴阳角、管根部、变形缝等基础细部,应先进行附加防水层施工,可增涂2-4遍涂料(厚度不小于1mm),如加铺胎体增强材料时一定要浸透,变形缝部位应先铺一层聚酯无纺布再增涂涂料形成附加层空铺的构造。
大面防水层涂布:
将混合料用橡胶或塑料刮板均匀涂布,要求厚度一致。一般为1.5-㎜—2.0㎜,宜分3-4遍涂布,后次涂刷应在前次涂刷固化成膜后且向不同方向进行。
收头和边缘处理:增涂涂料进行封闭。
保护隔离层:涂膜防水层表面应按设计要求进行保护隔离层施工
双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注意事项
地下工程潮湿基面上应有明水,应在排干24h后施工。
宜在5℃以上温度下施工,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并放置消防器材。
A、 B组分混合后,应尽快使用完,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切忌较长时间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以防自聚。开桶后未用完的甲.乙组分应立即将盖子盖严。
涂膜未实干前,严禁在防水层上行走,并注意保护不被损伤。
包装运输及贮存
产品贮存于清洁。干燥.密闭的塑料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