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程结构的不同类型,不宜采用少诱导缝、后浇伸缩缝等措施,以替代工程变形。沉降变形缝宽度应为20~30mm,膨胀变形缝宽度应小于该值。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变形缝的防水封堵措施可按工程开挖方法
采取,诱导缝的作用是沿结构的纵向长度设置几个“接缝”,接缝处的纵向钢筋含量为总纵向钢筋的30%。当结构内力因温差或混凝土干缩而发生变化时,诱导缝首先开裂,以控制混凝土结构的随机裂缝
诱导缝间距一般控制在20~30m,可根据施工季节和温度进行调整。诱导缝的防水封堵结构可按变形缝处理
变形缝两侧应平整、清洁、无渗水现象,并涂刷与嵌缝材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嵌缝材料应配备与嵌缝材料隔离的背衬材料,背衬材料应紧密填充,并牢固粘合在两侧。在接缝上粘贴卷材或涂防水堵漏漆前,可在接缝上设置隔离层后进行施工
变形缝止水材料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橡胶止水带、塑料止水带、氯丁橡胶止水带和金属止水带。止水带选型的基本要求是:变形适应性强,防水封堵性能好,耐久性高,与混凝土粘结牢固
止水带的结构形式有埋式、可拆式、粘结式等,目前广泛采用埋式止水带。根据防水封堵设计要求,有时在同一变形缝处,可采用多层、多种止水带。